一直以来,“文艺”都是一个很酸的词。
2000年左右的时候,那时候年轻人的圈里流行一个词“文艺青年”,怀里抱着一本韩寒,围个大围脖在白雪下漫步,是那个时代文艺青年的标志。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文艺青年被打进了地狱,被冠上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理想化、不切实际”等等等标签。
随之一起进入地狱的,还有文艺电影,文青是不切实际、理想化的,所以看文艺电影一定就是装逼范儿的。
后来的电影市场上,文艺片几乎没有落脚之地了。
近两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类型越来越多,文艺片也越来越走俏。虽然这么长时间票房市场都不好,但是文艺片没有绝迹,说明我们还是需要文艺片。
很多人喜欢文艺片的原因,都在于赏心悦目。
奥尔米导演金棕榈大奖《木屐树》
它能够让你沉浸在电影带来的美的享受里,感受另一个世界的宁静。在电影中,你能跟着杰克和恩尼斯在怀俄明州一望无际的绿茵上驰骋,也能与艾里奥和奥利佛在地中海海边享受阳光,跟随着奥尔米的镜头一起感受宁静的田园风光,驾着飞船让库布里克带着你漫游太空感受史诗般的壮丽。
《海蒂》
文艺片,总能让你在电影中找到在生活中看不到的美。
我们需要文艺片,需要从中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在文艺片中,我们可以通过海蒂的眼睛去感受阿尔卑斯山的壮丽与秀美,也可以跟着库斯托的镜头下潜到“寂静的世界”里感受深海的震撼之美。你的情感带着你去感受这种美带来的身心愉悦,调节了情绪,这就是文艺片的能量。
无论是美景还是情感,有些文艺片总能在不经意间走入你的心。
很多文艺片的导演都注重于人的情感的挖掘。著名的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在他的电影《回归》中,讲述了几个寡妇之间的恩怨纠葛。相比于爱恨纠缠,寡妇们的生活态度才是重点,你总能感受到婚姻关系下女性的不幸与面对不幸时候的积极心态,风雨过后总能继续面对美好的生活。阿莫多瓦用绚丽的色彩,传递出的豁达人生观,让你能从中深受感染。
其实不只是阿莫多瓦,很多导演都试图从对生活的解读中走进心灵深处。日本的小津安二郎、是枝裕和、中国的侯孝贤,都是这一派的导演。《秋刀鱼之味》中生活的困苦让人感同身受,虽然扎心,但苦辣酸甜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走进生活才能引起共鸣。《比海更深》中,阿部宽饰演的男主角虽然一身臭毛病,但是身为一个普通人,就不应该有高大全的性格,这样的人才能让你觉得就在你身边。同样是是枝裕和作品,刚刚获得金棕榈的《小偷家族》,也是这样一部通过表现生活,走进人心的电影。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正因为很多文艺片的内容都是身边的生活,所以才更能引发人共鸣。
立足于生活,去解读社会,重构人生观,也是文艺片的重要任务。我们希望从文艺片中,得到我们不曾有过的生活经验,丰富我们对生活、对周围所处的社会的认识。
去年获得金棕榈大奖的《方形》,在对于社会人际关系的问题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在人际关系上的欠缺。而在《酒会》中,我们看到的是各种主义之间的矛盾,随着枪口的举起,暴露在视线中。对于周围的社会,导演们似乎都有说不完的见解,而我们也希望通过导演的镜头,照清楚我们的生活。
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片《酒会》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独立电影走的更远一些。近几年,西宁First青年影展上佳作频出,独立电影开始有了自己的声量。《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笨鸟》、《黑处有什么》、《轻松+愉快》等作品,在这个影展上大放异彩。青春、环境、污染、发展、信仰、死亡,在主流院线看不到的内容,在这些电影中都有独到的见解。这些电影中存在着我们对生活感知的空白,我们需要这些电影,帮助我们去补足的生活经验。
李睿珺《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文艺片,不是用来装逼的, 而是一种思想、一种解读,它体现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锐影Vanguard编辑 |致远君
✪▽✪欢迎转载,但一定要注明来源和作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