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危险因素——高血脂
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液黏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不断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导致血栓形成,使血流变慢,严重时可阻断血流。这种情况发生在心脏,会导致冠心病,发生在脑,就是导致脑卒中。
总胆固醇:常随年龄而上升,但到70岁以后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 降,中青年期女性总胆固醇水平低于男性,但女性绝经后较同年龄男性高。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造成总胆固醇升高。总胆固醇水平还与遗传有关。
甘油三酯:也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但其更容易受到饮食的影响。
高密度脂蛋白: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能够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因素,也称“保护性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其水平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发现血脂异常后,应积极开始降血脂治疗,主要包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需减少摄入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多吃蔬菜、控制主食、水果适量、多食高纤维食物,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多饮水,少食盐,少吃甜品,并且戒烟限酒,也鼓励开始轻、中度的体育锻炼。约6-8周后,应复查血脂水平,如果已达标或有明显改善,应继续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否则,需要对膳食治疗再强化,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全谷类食物、水果、蔬菜、各种豆类。6-8周后再复查血脂水平,如检测结果表明单纯改善生活方式仍不能使血脂达标,应考虑加用药物治疗。
恰当的生活方式改变对多数血脂异常者能起到与降脂药相近似的治疗效果,在有效控制血脂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脑卒中的发生。主要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选择能够降低低密度胆固醇的食物(如可溶性纤维),减轻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同时采取降低其他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措施如戒烟、限盐以降低血压等。
已经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或者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该长期服用降脂药,降脂药不仅仅可以降低血脂,还可以减慢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尤其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果颈动脉超声提示颈动脉有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即使血脂不高,也应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来稳定斑块,预防脑卒中。
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建议定期(6个月)检测血脂。患者生活方式改变是治疗血脂异常的首要步骤,必须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戒烟、减轻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等。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分型来决定。治疗过程中应严格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肌酶水平等。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