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盟新闻 > 反复就医可能是得了这种心理疾病

反复就医可能是得了这种心理疾病

  • 发布时间:2023-07-19 09:38:14

这是达医晓护的第3494篇文章

当身体出现不适感时,大多数人往往会担心健康出现了问题,会立即选择就医。但有的人,常常会感觉身上不舒服,尽管做了全面检查也查不出毛病,不适感也没有减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近两年来,40岁的小吴总觉得心前区不适、难受、心慌,担心自己心脏有问题,在当地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后,结果显示未见异常。看到报告单后,他越发觉得自己心脏难受,也听说有的心脏病平时检查没有问题,一旦发病就很危险,所以总是担心,但凡有点胸闷或心脏不舒服就去医院就诊,甚至一个月去两三次,这样频繁就诊,医生都认识他了。就这样,小吴逐渐出现心烦、焦虑,近一段时间都无法正常工作。

家人见小吴整天“没病瞎折腾”,很担忧。给他做检查的医生建议他到心理科就诊。心理医生耐心询问了小吴的情况,为他进行了相关检查,并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建议他住院系统治疗。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会出现各种疼痛,胃肠道不适,如头痛、背痛、腹胀、腹泻、心慌、头晕等其它症状。

躯体形式障碍起病于成年,发病多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发病前多伴有社会、人际或家庭行为等方面的一些障碍,最典型的是这类患者持久相信或担心是躯体疾病,不相信医院检查结果和医生的无病解释。

作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痛苦和诉求,对他们的“不适”表示同情和理解。在出现身体不适后,应做彻底的医学评估和适当的检查,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给予支持性的心理治疗,让患者逐渐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改变其错误的观念,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将治疗方案、治疗经过、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详细说明,争取患者对治疗的配合,解除或减轻心理因素的影响。

作为患者本人,应该加强对这种疾病的认识,配合医生的治疗。可以学习一些调节情绪的技巧,并且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运动。把更多意识和精力放在放下的事情上,不断的将自己的意识与当下连接,做自己能做的有建设性的事情上。学会用积极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

作为患者家属,应该认识到患者虽然查不出躯体疾病,但患者的不适感是真实的,甚至比躯体疾病患者的不适感更强烈和持久,这种感受是非常痛苦的,并不是“装病”。因此,家属要理解及肯定患者的不适感,多倾听、少争辩、少说教,家人的支持是患者获得康复的重要力量!如果出现躯体方面的不适,而又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家属要考虑到躯体形式障碍的可能性,一定要走进专业的医疗机构,做到及早进行药物和心理干预,尽早摆脱痛苦,不要成为被“情绪”支配的工具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