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盟新闻 > 孩子接种新冠疫苗要注意什么

孩子接种新冠疫苗要注意什么

  • 发布时间:2023-07-24 10:21:38

自10月17日始,本轮本土疫情已经波及全国21个省份39个市。11月10日20时,郑州疫情防控第23场新闻发布会,公布郑州本土病例50例,儿童患者为多(其中40多例为10岁以下儿童),强调存在家庭和学校的聚集性传播……与此同时,全国范围正在推进的3~17岁儿童疫苗接种工作却遇到不少阻力。

家长拒绝给孩子打新冠疫苗的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担心疫苗的安全性不敢打,

二是忧心疫苗的有效性不愿打,

三是一直听说孩子不容易感染新冠或者感染新冠之后症状也不严重所以觉得没有必要打。

新冠传播最初,仅凭当时有限的数据,初步认为新冠在儿童中发病较低、症状较轻,然而随着新冠的不断传播和流行,过去狭隘的认识亟需改变。目前,一些国家,儿童新冠的发病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去年年底成人的发病水平,并且儿童感染新冠以后的重症率、死亡率,已经超过流感流行时的水平。

据世界卫生组织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球5岁以下儿童罹患新冠的病死率约为7/100万。且DELTA变异株使儿童新冠病例猛增,5岁以下和5~14岁儿童病例占比从2020年1月的1.0%和2.5%分别升高到2021年7月的2.0%和8.7%,重症率约为1%,病死率约为万分之一。

从个体防护角度看,儿童的防护意识相对薄弱,没有合适的口罩(或者无效佩戴口罩),无法做到手消毒(或者不能做到勤洗手),很难保持社交距离……但还是需要经常出入人员密集或者密闭场所(如 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商场、超市、游乐场等),且日常接触者的疫苗接种史和活动史不详,所以是存在较高感染风险的。

从群体防控角度看,儿童和成人一样,也是整个人群构建免疫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本就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年龄,新冠感染之后的症状通常都不典型,很难及时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鉴别,学校、幼儿园又是人员密集场所,极易造成人群传播。

自2020年12月15日,我国启动新冠疫苗大规模的人群接种,截至2021年4月30日,报告接种疫苗2.65亿剂次,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9.84/10万剂次,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2.02/10万剂次,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07/10万剂次。(注: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主要是指受种者发生的一过性、轻微的机体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烧、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如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

截至2021年9月15日,我国12~17岁人群已经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7亿剂次,覆盖9528.7万人。根据目前临床试验安全性数据,接种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和红肿,少数人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这些只是一过性、轻微的“反应”不是严重的“疾病”,可以自行缓解,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相关国产新冠疫苗在国外开展的三期临床试验中,研究入组年龄已经放低至6月龄以上。

北京科兴为例,全程免疫接种3个月后,3~17岁人群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9%(1.5 G组)和100.0%(3.0 G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水平与接种后28天接近,大幅高于成人和老人接种后28天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水平。实验数据大致可以理解为: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或许比成人接种新冠疫苗会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儿童青少年在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反复实验论证和成人、老人接种验证之后,才考虑逐渐向儿童和青少年推广,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现阶段用儿童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有哪些?

根据国家要求,目前为3~11岁儿童接种的新冠疫苗均为“灭活疫苗”(其他工艺疫苗暂未批准给该年龄组使用),与12岁以上青少年以及成人使用的灭活疫苗的成分、剂量完全一致。

有三个厂家的产品: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包括北京生物、兰州生物、长春生物、成都生物等)、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北京科兴公司生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基础免疫程序为全程接种2剂,之间间隔3~8周。原则上采用同一个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加强针的安排需等后续通知。

出发前,监护人要提前了解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相关知识,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儿童身份证或户口本及儿童《预防接种证》(根据当地要求),避免孩子空腹、劳累,如果孩子身体不适可以暂缓接种,要给孩子穿宽松的衣物方便接种。

到达接种门诊后,监护人要配合做好测温、验码等疫情防控措施,充分了解《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内容,接受医护的健康问询和知情告知,如实告知孩子的健康状况,经医生评估,监护人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接种后,孩子必须在现场留观30分钟,如有不适要立即告知医生,30分钟后,确认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回家后,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和一般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向接种点反应。

轻微感冒、咳嗽其实并不影响疫苗接种,只是考虑疫苗接种之后可能会有一些轻微不良反应,会与原症状叠加更不舒服,产生一种疫苗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误会,为避免不适和“瓜田李下”所以还是建议症状缓解之后再接种疫苗。

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功能受损的儿童,原则上可以接种,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通常具有相同的安全性,但是保护效果(强度和持久性)可能有所降低。

简单说,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发作期可暂缓接种,症状缓解和慢性疾病稳定期可以接种;对疫苗中所含的任何成分过敏的不能接种,对不包含在疫苗中的物质过敏的可以接种;需紧急接种的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不考虑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其他疫苗建议间隔2周以上接种。

其实和接种其他儿童疫苗一样。接种之后,可以洗澡;正常饮食,避免已知过敏的食物以及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疾病等期间机体处于高致敏状态下,对之前不过敏的食物也可能发生过敏,但不代表着需要特别忌口);可以运动,体育课正常上,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即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