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王溪是嘉陵江右岸一级支流,全长12.78公里,发源于北碚龙凤桥街道,经蔡家岗街道、童家溪镇进入嘉陵江。
过去,沿河的一些餐饮企业、工业企业污水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河,让山王溪成为一条臭水沟。
自从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后,过去没人管的山王溪设置了河长。6月7日,记者跟随北碚蔡家岗街道镇街级河长詹佑停、村级河长龙旭林一同巡河,看看有了河长后的山王溪如今怎么样了?
保洁员在河中捞起鱼儿后,又放回河里。龙丹梅 付琳眉 摄
消失多年的鱼虾回来了
市民熟悉的三溪口豆腐鱼等餐饮店,大都分布在山王溪三溪口段沿岸的212国道旁。
从三溪村白龙滩的一条便道往下走20米,便来到了山王溪河边。从这里开始,到三溪村老三溪口止,便是山王溪蔡家段,全长3.2公里。
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小溪”,水面不过三四米宽,水深刚刚没过脚背。浅浅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的石头上漂浮着长长的青苔;若是仔细看,青苔间间或有些银色身影,那是河里的小鱼。河畔的泥土中,分布着一个个小洞,这是螃蟹的藏身之处。河边的草丛里,菜粉蝶和蜻蜓在嬉戏。
“别看现在有鱼有虾,一年半以前,这里还是个臭水沟,岸边只有苍蝇和蟑螂。”詹佑停说,过去没有污水管网,岸边的餐饮店、修车厂、居民家里的废水,直接往河里排。久而久之,河面上漂浮着厚厚的油污,河水变得黑臭不堪。
两边河岸各有一条狭窄的小路,仅能容一个人通过,这也是河长必经的巡河路。小路两侧,一排碗口粗的白色PVC排水管十分显眼。“这是截污管网,也是河水变清的‘头号功臣’。”詹佑停称,2016年底,北碚区对山王溪开展黑臭水体整治,沿河3.2公里全都安装了截污管网,收运各种污水。后来,又对河道进行了三次清淤,“光是清出的淤泥,就装了大约100辆货车。”
截断了排污源头,清理了多年的淤泥,这一河段慢慢变清了,消失多年的鱼虾也开始“回家”了。
为山王溪当好“大管家”
2017年,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北碚区也为山王溪设置了镇(街)、村(社区)两级河长,负责山王溪的污染防治。
三溪村党委书记龙旭林是山王溪蔡家段村级河长。他每周巡河,发现河道垃圾问题便和村里的保洁员一起清理;发现居民在河边放鸡鸭便前去劝说;若有企业偷偷排污,他便上报给镇级河长协调解决。
河边生长着一片片绿油油的小草。“这是我们4月份才栽下的高羊茅(一种水生植物),它长得快,不怕水,即使被山洪淹没后也能再生。”詹佑停说,管网建成后,河岸沉积多年的垃圾全部收运,为了保持水土,街道购买了水生植物、黄葛树苗等在河道两岸栽种。
说话间,眼前的小路上出现了一小滩吃剩的方便面,显然是有人从上方的房屋里丢下来的。“这种事常有,我们经常上门劝说,总有人当面答应,背后乱扔。”龙旭林向詹佑停“诉苦”。
“近期,街道将跟沿河企业、居民签协议,实行‘门前河道三包制’。”詹佑停说,到时家家户户都要对自家门前河道的清洁负责,用制度来保护山王溪不受污染。
到三溪口吃豆腐鱼还可游河岸
顺着小路一直往前走,河岸两侧有不少铁丝网的痕迹。龙旭林表示,山王溪还是臭水沟时,不少居民图方便,在河边搭个铁丝网便养鸡养鸭,家禽粪直接冲洗到河中。河长制实施后,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劝说,村民们将鸡鸭转移到了别处饲养。
居民养的鸡鸭数量少,工作还好开展。但河边的餐饮店店主却不愿意,因为他们每天做菜需要不少鸡鸭,养在河边更方便宰杀。
记者跟着两名河长从一条小路上了岸,岸边有一家餐馆,老板娘迎上来打招呼。
“她叫宋富贵,过去就在河边养了不少鸡鸭,以前怎么做工作都不肯搬。”龙旭林说。
“现在我不养鸡鸭了,要吃就上街买,方便得很。”宋富贵笑道。原来,这家店做豆腐鱼已有10多年,捎带着卖鸡鸭,生意不错。山王溪整治后,河长劝她建个鸡舍,但她嫌麻烦不愿意。直到有一次,一名客人在等待厨师做鱼时去河边走了走,回来后赞不绝口,还表示今后要带朋友来吃鱼、游河岸。见干净的山王溪也能吸引客人上门,宋富贵想通了,主动拆了铁丝网,不再在河边养鸡鸭。
“我们接下来还要在河边修步道、搞绿化,让来吃鱼的客人有地方休闲。”詹佑停对宋富贵说,“到时候来的人多了,你这笔拆鸡舍的账目不就算得过来了吗?”
来自: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