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姚高峰
编者按:
去年年底前组织过一次慰问活动,当时活动结束之后,打赏金与捐赠还剩下2495元。经过从第9期《民情日记》到上一篇第16期,总共又累积到了4000多元,曾经在《民情日记》第10期《给孩子一个童话世界》里提过,所以决定在下周的某天里,将会同大湖股份祖亮慈善基金会与常德市旗袍文化协会总支部的志愿者一起,将购买的新书与课桌送到上河口村,具体的情况,会在本平台进行后续的及时公布。也再一次代替所有的孩子们,感谢所有的朋友在本系列文章后面的打赏,也希望所有看到本系列文章的朋友多多转发支持 ……
“冷养甲鱼王”许国华的养鳖“三字经”
鼎城区十美堂镇上河口村第一支部书记 姚高峰
2017年11月23日 晴 星期四
许国华是上河口村的“鳖大王”,也是十美堂的“冷养甲鱼王”,这个人有点“怪”。
在进行上河口村产业结构调查的时候,说起甲鱼养殖,没有人不称道许国华,因为他养鳖近二十年,从来没有失过手。上河口有不少人,因为市场的波动,一夜回到解放前,而他不论高潮低潮,始终都能赚到钱。
第一次遇到他,我着实地夸赞了他一番,并希望把他的智慧贡献出来,带领更多的人养鳖致富。看得出我的夸赞让他很受用,但他马上笑嘻嘻的一句话就顶了回来:“这些事我不关心,你先给我解决一点实际问题之后,我们一切都好说。”他希望我能够给他找到项目支持,把鱼塘护一下坡。我说:“你的鱼养得这么好,还在乎那点钱?”他笑着说:“你怕不怕钱多?”
我真地找了那他所说的那个部门,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因为那个部门根本就没有那种项目。
我到他屋前孵化幼鳖的沙池边,把信息反馈给他,结果他奚落了我一番,“看来你办事能力不够。”让我在那里站也不是走也不是,就在旁边看他夫妻俩从沙池子中掏捡幼鳖,有一句没一句地聊。最后,他说:“我还是非常感谢你的,因为你把我的事当真地去做了。”
但他接着又给我出了一道难题,让我另外办一件事。
这件事,有点违规,违规办事,现在都不敢的,我当然没办成。
今天下午5点多,我第三次来到许国华家。他的晚饭刚刚熟,便热情地邀我吃饭。我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了,因为你太生分了,老百姓也不喜欢的。我有点忐忑地告诉他办事的结果。他马上说:“我知道是什么结果。”并给我分析:“你肯定是没找对人。我看你是知识分子,面皮薄,方法不对。”我说:“现在反腐败,谁还敢这么做呢?”他说:“也是。其实,我也是考验你做人做事真不真心,我的养鳖经,还是告诉你吧。”
吃完饭,我们便一起谈起鱼经来。“养鱼其实就是这么三个字:‘水、药、心’。”许国华说,“首先,就是要解决水的问题。养鱼的关键在调好水,把水调好啦,也就解决了90%的问题,有的人养了十几年的鱼,连水都不会调,他怎么去赚钱呢?”这时,他的老婆在旁边插了一句话:“养鱼先养水。”看来他夫妻俩的功夫都不浅。
“其次要善用药。要善于控制用药的量,用药的时间点,用药的品种。”许国华接着说,“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避免过量用药,尽量使用中草药,避免使用或少用激素类药。”许国华的老婆这时又特别强调:“对人体有毒害的药,坚决不能用,即使对甲鱼病害治疗效果好,也不行。”
“最后一点,就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养鱼急不得。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把鱼养大,急于赚钱,急于治病。急于把鱼养大,就会使用含激素量比较大的饲料,或者是过量投喂饲料,结果导致鱼的品质不好,或者把鱼胀死了;鱼生病的时候,要准确用药,不能病急乱投医,不停地变药。方寸一乱,鱼就没了。”
“看来这养鱼学问不浅啦,里面充满着辩证法哩。”我笑着说。“是的,养鱼的经验好说,做起来很难,关键在于平时多学习、多琢磨、多总结。”许国华又用了一个“三多”来回应我。看来这许国华还真有“怪”的资本。
2018年4月15日补记:
许国华的养鳖经就是三个字,其实许多养过鳖的人都知道,但知易行难,道理易懂,做到难。前面一篇民情日记《牌桌边论“兵”》里曾提到过他,有人对他的养鳖盛名很不服气,说他的鳖是他老婆养的。截止现在,我到他家里去过不下6次,几乎每次养鳖的活都是他干的。当然,他的邻居也都夸他老婆的能干,因为每次许国华不在家,养鳖的事一定是他老婆干。巾帼不让须眉,我为许国华夫妇点赞。
作者简介:
姚高峰,男,慈利县人,1964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1983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慈利二中、慈利教师进修学校、桥南市场、花岩溪管理处、鼎城区旅游局等单位工作,现为鼎城区、鼎城区卫校副校长、、十美堂镇上河口村第一支部书记。
广告